能度法師著源自佛教的成語淺解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䴤不染」:僧徹法師講解和開示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䴤不染」: 僧徹法師講解和開示 從生活環境角度,乃至心性的培養,為我們導讀「一塵不染」的佛理本意。 透過成語的理解,讓我們學習如何在「泥土渾濁」的䴤境中照顧自己和關顧別人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三頭八臂」:智浩法師講解和開示
從阿修羅三頭八臂」的樣貌, 到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示現,度化眾生 的方便法門,在在都顯示佛法的善巧和廣大。佛菩薩出於慈悲,要救度剛強難調難服眾生,還有很多辦法哩!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大死一番」: 悟律法師講解和開示
出自《碧岩錄》 執念妄心是煩惱、苦、輪廻生死的根源 大死底人者,指妄想和雜念俱徹底消除、遠離顛倒夢想、斷情識別的人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心猿意馬」: 德靜法師講解和開示
《大日經 ‧ 住心品》六十種心相中之猿猴心 比喻躁動散亂的心:猿猴得樹,騰躍跳躑、難可禁制(《 佛遺教經 》) 《維摩詰經變文》:卓定深沉莫測量,心猿意馬罷顛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六道輪迴」: 智康法師講解和開示
業力驅使 輪轉、流轉、不斷變化、上下浮沉 善用人身,從因地出發,聽聞受持佛陀的教導,精勤修學 一步一步跳出「輪迴」困局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瓣心香」: 智銘法師講解和開示
香為供品,有線香(柱香)、盤香(塔香)、瓣香、檀香、沉香等 瓣香似花瓣,呈心形,故謂一瓣心香 虔誠的心中之香能感動佛菩薩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三災八難」: 慧量法師講解和開示
成住壞空 小三災:饑荒饑饉、疾病瘟疫、刀兵戰爭、 大三災:水災、火災、風災 八難:學佛的八種障礙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知半解」: 智悟法師講解和開示
文章技藝,尚要悟門;何況是出世間法,更要多下功夫!一知半解,豈能悟得禪法?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刀頭舔蜜」: 智銘法師講解和開示
出自《 四十二章經.財色招苦章》 五欲是刀刃上的蜜糖,可引致割舌之禍 時刻保持正念警覺之心,遠離不善,護身護心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三生有幸」: 悟律法師講解和開示
前生、今生、來生 業力與果報 欲知前世因、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、今生造者是 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 相識、相遇、相知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心心相印」: 慧量法師講解和開示
法師藉佛陀與大迦葉尊者於靈山會上「拈花微笑 」來解說「心心相印」那超越語言文字,以心印心傳承的典故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 」: 智孝法師講解和開示
智孝法師將與我們一同由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掌故的源起,引伸至祖師對我們的慈悲教誡 — 如〈普賢菩薩警眾偈〉曰:「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,但念無常慎勿放逸。」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廂情願 」: 智悟法師講解和開示
今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淺解」,智悟法師為我們講解「一廂情願」的故事,以年青人執意要娶公主為妻,讓我們明白:「求不得苦」是由於自己沒有思量周遭客觀的條件是否具足,只單憑個人主觀願望而勉強行事而招若果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絲不掛 」: 智仁法師講解和開示
學佛解行層面上,「一絲不掛」的意思是聖者悟證諸法虛幻不實的相、離種種執著、超越苦惱、當體自性清淨,體現平等無礙的行持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少見多怪」: 德靜法師講解和開示
今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淺解」,德靜法師與我們一同揭開「少見多怪」與佛教傳入中國的關係,從而讓大眾明白以恭敬心來聽聞佛法教授教誡的珍貴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開方便門」: 道欣法師講解和開示
「開方便門」直指佛陀應機說教,權宜設施的方便法門。今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淺解」,道欣法師從引述佛陀「開方便門,示真實相」的教化中,讓大眾明白佛陀以「種種因緣,種種譬喻,廣演言教」,那是基於佛陀慈悲的本懷,隨眾生意,度化眾生,道入佛的知見,得究竟法,離苦得樂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天龍八部」: 慧量法師講解和開示
本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」, 從描述「天龍八部」說起,揭示諸天護法的護持佛法願心。慧量法師鼓勵大家,只要我們能「善護持戒、護持正法恒不離」,以此心念,天龍八部則護持我們作諸善利佛法之事,遠離一切災難,六時吉祥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心不亂」: 智本法師講解和開示
「一心不亂」,意味制心於一處,「專念彌陀聖號」。意味身口意皆繫心於念佛。今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」,智本法師將與我們一同導讀「一心不亂」與「念佛法門」結合所生起的澄明定境。南無阿彌陀佛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十字街頭」: 智悟法師法師講解和開示
今集智悟法師藉描述「十字街頭」不同面貌,讓我們反思站在「十字街頭」,那「心中惶恐不安」的苦,讓我們明白「當勤精進,勤修為本」的迫切性;讓我們走向離苦得樂,一切無礙之路。...
源自佛教的成語「一動不如一靜」: 智仁法師講解和開示
本集「源自佛教的成語」,智仁法師透過「 一動不如一靜」來略說我們怎樣從「靜」中下功夫和從「靜」中持戒、調身口業往善趣;我們繼而能從「靜」中修定調心。心靜則樂精進、調伏亂心。及後更能從「靜」中修慧觀意,念慧分明,面對煩惱時,便能心安身安。...